林士有:政府严控倒逼提高做茶水平
发表时间:2013/3/25 12:58:14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人:匿名
【字体:
小 中
大 】
林士有的勤劳在黄村是有名的。
3月20日清晨6点多,他就到溪前的一片茶园指导工人们做事,看茶园里茶叶发芽情况,“我的凤凰单枞4月5日就可以开采,不过量不大,只有1000多斤青叶。”林士有兴奋地告诉记者。
其实认识林士有是6年前的事,当时他租借村里的旧电影院生产很少的茶叶,事事亲力亲为。而今他的九曲溪前岩茶厂不仅盖起了1500多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小车,而且茶园面积扩大到500亩,年产量达2万多斤,茶叶品种达15个。
看着村民违规开垦的茶山被拔除并补种上阔叶树苗,林士有明白以扩充茶园数量来增加效益已行不通,便在原有的茶山上做文章。2009年,他从别人那里购买了200多亩茶山,看到茶山上茶树不成片,又全是水仙,他狠狠心对茶园进行品种改良,将茶树全部砍掉,种上价格高、数量少的金观音、黄观音、奇丹等小品种。在肥料的选择上全部施有机肥和菜饼,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虽然这样茶山管理的成本会增加1.5倍,但茶的品质大大提高,做出好茶的机率也大大增加。”林士有说。
如今,林士有对提高制茶工艺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年做茶时他都会将每片山场茶叶的制茶时间、天气情况、进筒时间、摇青时间、发酵时间等等,一一记录起来,然后进行对比,寻找每泡茶的缺点、优点,以确保自己在第二年做茶时扬长避短。也正因为他的执着精神,使得他在参加各种茶赛事时成了获奖大户,去年茶博会,他的大红袍就获得“茶王”,在茶王拍卖会上,以500克35000元拍卖成功,“如果每年都能做到这样的好茶,何愁效益不高。”林士有笑着说。
记者手记:黄正华、曹春城、林士有只是武夷山茶农在“绿色转型”中的三个缩影,他们主动作为,突破瓶颈,在好日子和好生态中寻找平衡点,值得称道。对武夷山这个世界遗产地来说,保护生态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武夷山人的义务,更是良心所在。正是基于此,武夷山对积极进行“绿色转型”的茶农给予鼓励和支持,在产业发展的大布局上更加注重典型引领,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良好局面,让茶农从产业链上得到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