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益阳8月17日讯(记者 李慧芳 实习生 孟思思)“压起来咧,把杠抬咧,慢些滚呀!杠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功啊.......”8月17日下午15:30,在益阳黑茶制作间,多名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制茶汉子正满头大汗,口里喊着荡气回肠的踩茶号子,齐心协力杠、抬、压、踩,卯足了劲包装着一捆千两茶……这种韵味十足的场景激荡了海峡两岸在场所有记者们的心。
“太壮观,也太美了!”“这种黑茶千两茶制作方式太原汁原味了!”“这种近乎原始的制茶方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咱们益阳的茶文化!”……一时间,“咔嚓”声不绝,海峡两岸媒体记者们纷纷镜头高举,争先恐后地抢占着有利拍摄位置。
制作间的这边,制茶师傅正把一大袋过水蒸软的茶叶倒入竹筒内,引来记者们一窝蜂涌过去拍摄;制作间的那边,一群大汉们的踩茶捆绑又让众记者们兴奋不已,拿着相机、摄像机就凑到了跟前,或俯身,或立在高处,全方位和角度拍摄不愿漏一个细节。
直到,每位记者都拍到了自己满意的制茶过程和场景后,茶厂的一些工作人员又开始成了众多台湾媒体的追逐目标。无论是制茶的每道工序,还是黑茶的发展历史,产业状况,都成了记者们感兴趣的问题。以至于,不到一刻钟,该茶叶公司的营销总监昌平先生就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且被各类问题问得满头大汗。
据昌平先生介绍,安化黑茶的生产有正史记载已达600年以上,可追溯到唐代时安化渠江薄片就列为朝廷贡品,在全国享有“唯茶甲于诸州县”的美誉。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化茶马古道”,就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而现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就收藏有一支清代安化老茶号“天一香”茶行生产的千两茶;北京故宫保存的一支最久远的千两茶估价也超过了250万元。
“主攻黑茶,带动绿茶和红茶发展”是近年来益阳市委政府为黑茶制定的发展战略。到2012年,益阳已拥有茶场528个,茶园面积31.595万亩,加工成品茶73320吨、产值319468万元,全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60亿元。
同时,益阳还把黑茶产业作为发展经济、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益阳市2007—2016年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计划到2016年,全市改造老茶园20万亩,新建高标准优质生态茶园30万亩,茶园总面积达5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0万亩,总产值达到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