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之乡挖掘茶市潜力 茶叶机械厂
发表时间:2015/7/5 22:26:02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人:匿名
【字体:
小 中
大 】
安溪产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铁观音的发源地,在中国茶叶历史中位居重要地位。
1995年3月,安溪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此后,安溪在“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这金字招牌带动下,加快了对外宣传力度和海内外扩张的步伐。
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包装印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物流、餐饮旅馆、茶文化旅游以及房地产的发展。安溪也因此在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方面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
至2014年,安溪全年涉茶总产值增至125亿元,茶叶电商交易额达20亿元,连续6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新闻回放
记录者:充分挖掘茶市潜力
(1995年4月15日 头版 刊载《安溪荣获“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
1995年4月15日,刘升鹏和唐建平联合在《泉州晚报》第3356期周末版上刊发了《安溪荣获“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的新闻报道。报道显示,安溪县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当时安溪县已经拥有茶园20万亩,年产量达7000多吨,先后培育出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50多个品种,全县创办茶叶加工厂400多家。到1995年,安溪县已经实行科技兴茶,推广“两高一优”品种,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茶之路。安溪县还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吸引外资、台资对乌龙茶进行系列开发和茶叶深度加工,充分挖掘茶叶的市场潜力,初步形成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见证者说
亲历者:名茶之乡称号含金量高
(蔡建明 安溪县茶农局局长)
在安溪茶叶界,就不得不提“茶叶专家”蔡建明。1982年,学习茶叶专业毕业的蔡建明就进入茶叶局工作,生在安溪、长在安溪的他,对安溪茶叶有着不可言说的热爱。从茶叶局普通技术员,到如今的高级农艺师、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30余年躬耕不辍,蔡建明可以说是30多年安溪茶叶发展历史最佳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1995年,蔡建明在安溪县茶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据他回忆,1994年首批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将关于申报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的通知下发到安溪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再将文件转发到安溪县茶业委员会,当时分管业务技术工作的蔡建明接到通知,便着手准备申报工作。
“当时是首届中国特产之乡的评选,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种植规模、茶叶产量、知名度、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等都被列入考核指标,‘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称号含金量很高。”蔡建明说,“1995年3月,安溪县在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是对安溪县悠久产茶历史、上乘茶叶品质的充分肯定,给了安溪茶农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安溪乌龙茶之乡的大品牌由此认定。”
据他介绍,20世纪90年代,安溪专业化、规模化的茶厂还很少,茶叶制作多以手工制作为主,有品牌意识的茶企还很少,茶企多承担供应商的角色。当时茶叶单价也不高,每斤20多块的茶叶已经算很好,1998年后才开始出现上百块的茶叶。20世纪90年代以后,包揉机、炒青机、速包机等在当时属于较为先进的茶机械先后研发成功,解决了铁观音包揉机械化难题。“安溪县获得‘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后,我们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举办相关的冠名活动,大力向国内外推介安溪茶叶,加快安溪乌龙茶之乡的大品牌推介。”他说。
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安溪茶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1世纪初的5%提高到近年的17.29%,全县80多万茶农凭借安溪茶叶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