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伯家的茶园 揉捻机专业
发表时间:2015/7/8 20:22:28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人:匿名
【字体:
小 中
大 】
盛夏六月,汕尾的村落笼罩在夏日的燥热之中。临近破晓的一场大雨后,双墩村通往海丰县城的大路上升腾起袅袅水气,暂别了往日的尘土飞扬。习惯于城市生活快节奏的我,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伸展腰肢,开始新一天的晨跑。就在掩门而出时,迎面看到许伯正拎着农什在自家菜园劳作,一如既往露出质朴热情的笑容。
许伯六十有五,相貌清癯、不善言辞,蓬松的头发中还掺杂着些许白发,因经常在农田劳作,面容祥和而又饱经岁月的沧桑。许伯小时候因生计所迫,十六岁便出去做工,牵过牛、锄过地、砌过砖、卖过瓜……后来娶了本村同姓的琴姨,从此过上周而复始的农作生活。当时家里人手不足,导致琴姨还没坐完月子就下地帮忙,落下了风湿痛的病根,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让许伯举步维艰。如今日子越过越好,许伯几年前就盖起了三层半的小洋楼,但他还保留着多年前住在老屋简约的生活习惯。
几句寒暄之后,我便沿着大路奔跑起来。雨后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朗,一望无垠的田野与远方的群山连成一线,顿觉心旷神怡。回想起这次海丰“三同”锻炼的行程安排,要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起初宛若“小媳妇见公婆”般惴惴不安,但一见到许伯慈祥的笑容,之前的遐想与紧张便瞬间烟消雨散。自初见之时,一老一少便开始了顺畅的交流。
随着步伐前移,眼前景致随着视线流转,伴随着夏日极具节奏的蝉鸣,原本枯燥的奔跑便多了几分滋味。不自觉地,已步入许伯坐落在陆港种养基地的茶园。远眺水波浩渺的平东水库,水天一线、浩浩荡荡,几只飞鸟滑过天际,随即了无痕迹。凭借着省级水库优质水源的滋养,许伯二十多亩茶园一派生机,成片绿油油的茶林蔚为壮观。彼时,我对喝茶不甚讲究,也无固定章法,通常是素瓷碗中放上一撮绿茶芽,然后倒入滚水,待茶色出即饮,如此反复,直至茶无味方止。然,在许伯身上很容易找寻到汕尾特有的饮茶习性——晨起饮,劳作后饮,午时饭后饮,晚时睡前饮,心神不宁时饮,气定神闲时饮。饮茶于神情毕至之时,清静无为之际。于是,具青瓷盏若干,茶海、茶道、茶具、几案一应俱全。
为了寻求采茶做茶的门道,许伯五六年前只身前往北京拜访专家求教,如今对纷繁复杂的工序俨然如老中医般悉数娓娓道来——“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薄薄的摊凉在地上晒青”,“或者直接摊铺在那些竹筛上,先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为摇青作准备”。我看了看几天前经晒青后归筛的青叶,放入青间静置,已蒸发了些许水分,呈遢软样,伴随着叶梗、叶脉的水分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挺直了起来。许伯叮嘱道:“当青叶晾青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竹筛中的青叶倒入竹制摇青机中,通过闻青叶香气,看青叶颜色变化来决定摇青的次数和轻重!随后,将青叶放入青间,让其在水筛架上静置。”
每到这时,许伯不管多晚,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工作坊里完成最后炒青的每一道工序:适量投青入炒锅,保证每片叶子都能舒展炒熟。为保持茶汤的色度,还将做青时形成的红边搓揉掉,揉捻前将箐叶摇筛、去末。紧接着,将炒好的箐叶用布包好,放入整形机,利用机器两边的转轮和上边的铁杆将茶包打紧,再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做形,并把成球的茶球放在打散机里面打散。束包、揉捻、打散,循环往复……于是,自产的诚意之作:清前、白露、明后绿茶及红茶应运而生。
可以想象,许伯在劳作完一天后,独自静坐在弄堂里,静默闭目,品茶香袅袅,沁人心脾。对许伯而言,那样的时光就和清风明月一样寻常。目及所处,也让我看尽繁华,看见朴素。朴素的东西总是踏实、细致的,让人心生敬畏,让人一寸一寸地欢喜,也让我知晓今后该如何朝着力所能及的方向努力,该如何以应有的行进方式呈现生命原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