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10大茶书“大阅兵” 友缘茶叶机械
发表时间:2015/9/6 15:54:39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人:匿名
【字体:
小 中
大 】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今天,我们跟着时代的步伐,审视千百年来的中国茶书,抽出10本意义非凡的茶书,为中国茶书办一次“大阅兵”。
茶书NO.10:《茶业通史》
茶书概览:《茶业通史》是一本茶史专著,由1984年5月农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椽是我国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是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还著有《制茶全书》等。
《茶业通史》分15章50节,各章内容依次是: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中国历代茶叶产量变化,茶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制茶的发展,茶类与制茶化学,饮茶的发展,茶与医药,茶与文化,茶叶生产发展与茶业政策,茶业经济政策,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外贸易,中国茶业今昔。
茶书简评:《茶业通史》是中国近年研究茶史的重要成果,系作者四十余年拾零累积的分题茶史,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茶叶通史。
茶书NO.9:《中国茶叶大辞典》
茶书概览:《中国茶叶大辞典》全书收词9972条,共3266千字,并附有彩图198幅、随文插图216幅。
《中国茶叶大辞典》采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茶叶的历史、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它包括茶叶历史、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品类、茶叶生物学、化学、茶叶加工制作、检验、茶叶机械、综合利用、茶叶经济贸易、茶具、茶俗、艺文、茶人、茶学著作、茶业机构、国外情况等l 9个方面的内容,还有ll个包含大量实用信息的附录,编织出了茶叶科技、茶叶文化密集的知识体系。既反映了茶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又展现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
《中国茶叶大辞典》主编陈宗懋Chen Zongmao (1933.10.1 -) ,茶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海盐县人。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 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
茶书简评:《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专科辞典,是国家“八五”重点图书。
茶书NO.8:《茶经评述》
茶书概览:《茶经述评》有译注,有评论。译注通俗易懂,评论富有新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时在理论上以科学说明,又以发展的眼光对茶叶研究提出新课题,为进一步研究茶叶提出了方向。《茶经述评》比《茶经》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如茶树原产地、茶叶的传播,以及种茶、制茶、饮用等,自唐迄今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均作了全面的系统总结。
《茶经》中虽列举了不少唐以前的茶叶史料,但也有遗漏,《茶经述评》对遗漏的重要资料作了补充,并将唐以后历代茶叶专著作了扼要介绍,集茶叶专著之大成。此外,《茶经述评》还补充了“历代茶政沿革”,指出茶政对人民的危害,为研究茶史提供了方便。
《茶经述评》最后提出,当前茶叶研究最迫切的问题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这本专著有科技知识,有历史资料,既评述了陆羽的《茶经》,又兼及其他古农(茶)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巨作。陆定一特地为之作序,他说:“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就是20世纪的新《茶经》,吴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说陆羽是‘茶神’,那末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茶书简评:吴觉农先生同时又是一位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著作甚丰,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茶书NO.7:《点茶成金》
茶书概览:《点茶成金》是继畅销书《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之后,福建人民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中国第一本茶叶销售实战专著,全称是《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是《茶商八部》系列之二,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上篇谈如何夯实20个销售根基,中篇谈如何透视20个市场真相,下篇谈如何掌握32个沟通技巧,系统而又具体地给出了72种具体的卖茶策略。
《点茶成金》由品牌实战权威导师、远卓品牌策划公司策划总监谢付亮先生和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文案及SEO总监张之闯先生联合创作,其中,谢付亮先生是著名品牌专家,被誉为“中国茶叶品牌策划第一人”,精于用免费资源快速提升品牌和销量,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29岁被聘为客座教授,曾被誉为“少年天才”,在100余场品牌塑造课程及论坛担任过主讲嘉宾,论著、案例及观点被数百家媒体推荐或报道。
茶书简评:《点茶成金》采用“案例+分析”的现场教学方式,模拟茶叶销售的实景现场,易读、易学,有针对性更具实用性,可以说是茶叶行业的“销售圣经”,与《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指点茶山——中国茶业诊断与谋略》一起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推荐,一同创造了小众图书的“大热销“奇迹。
茶书NO.6:《茶美学》
茶书概览:《茶美学》将茶、茶文化与美学有机结合,入古出新,突破前人在“茶与美”的研究方面多停留于茶本身美的鉴赏,积10年之雕琢,初步构建了美学的一个新分支——茶美学的价值体系,将茶与美学的研究推至一个新的层次。
《茶美学》跳出美学传统的原理、范畴、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等窠臼,直视茶界美学现象和审美范畴。如作者所言,“茶叶之美,有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喻;茶树之美,有陆羽“南方嘉木”之谓;茶园之美,有云海雾缭翡翠璧玉之绿;茶水之美,有琥珀玛瑙流香之色;茶女之美,有红裙翠袖之颜;茶艺之美,有枕流漱玉、赏心悦目之心;茶道之美,有日月星辰、天地人和之融;茶缘之美,有君子交游、人际和谐之意;茶禅之美,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茶寿之美,有生命哲学、人生哲理之归。”茶叶这种独特与丰富的美,在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学说的引领下脱胎为一种新的美学。显然,《茶美学》的问世,一方面引导后学,另一方面用美来感染茶人,熏陶茶产业,把“美”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商业智慧。
茶书简评:蔡教授对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论证,充分、系统和规范,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诸如,对茶美学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即关于茶的美学,是文化哲学的美学,是以茶为审美对象的实用型生命美学,是茶文化与美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茶美学有别于日本、台湾茶界倡导的“茶道美学”。茶美学的审美对象是人皆饮之的茶,以及由此而生的茶馆茶楼、茶道等茶事活动、茶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可谓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生命美学。茶美学也异于挂在嘴边的茶道与茶艺。茶美学是茶道的生发,是茶文化的理论升华,是将茶学与文化学、美学的有机结合。
茶书NO.5:《神州问茶》
茶书概览:林治先生历四载春秋,行10万公里路,走适全国主要产茶区,集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撷英采华,去芜取精,凝成了这部全面反映世纪之交中国茶业现状、茶事荣枯的纪实长篇——《神州问茶》。真可渭“万里奔波不辞远,痴心只为问茶来”。 他七进安溪,踏着《安溪人待客茶当酒》的熟悉旋律,一次次来到这个“茶树品种的资源宝库”,探询乌龙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这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史的古老茶乡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他两下云南。为了一睹树龄高达二千七百余年的野生茶树王的“真容”,他不惜花费三天时间,一时在毒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中疾行;一时在陡峭的高山上攀缘;一时又随挂在悬崖上的汽车颠簸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
茶书简评:一部《神州问茶》,就是一部世纪之交中国茶经济与茶文化现状的实录。从中我们既看到了华夏大地古老的茶文化和新兴的茶经济日益繁荣的喜人局面,又看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经济大潮对我国茶叶生产的深刻影响及无情冲击。
茶书NO.4:《续茶经》
茶书概览:《续茶经》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延灿,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县(现武夷市)。在茶区为官,长于茶事,采茶、蒸茶、试汤、候火颇得其道。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
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分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后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
茶书简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延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茶书NO.3:《大观茶论》
茶书概览:《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茶书简评:就内容而言,即使在今天,《大观茶论》都可以说是有关茶的知识的入门之作。通过《大观茶论》,人们能迅速了解和掌握有关茶的知识,尤其是,《大观茶论》把深刻的哲理、生活的情趣,寓于对茶的极其简明扼要的论述中,体现着智慧的光芒和生活的情趣,这或许是《大观茶论》的最大特点。
茶书NO.2:《茶录》
茶书概览:《茶录》,古代汉族饮茶论著。共1卷。一作2卷。北宋蔡襄(1012年-1067年)作于宋皇佑(1049年—1053年),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
在《茶录》序言中,他说了写作的原由和目的:“陛上谕臣,先任福建转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承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也。”他认为,“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制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因此,他“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
茶书简评:《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蔡襄在文学和植物学上的造诣都很深,《茶录》和《荔枝谱》,在古今中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著作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等传到国外去。
尤其是他的《茶录》,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前人评曰:“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也。”(公是指蔡襄)今人也加以肯定:“十一世纪中叶,对福建茶叶生产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当推蔡襄。”
现在流行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及《茶录》的文化和科学价值。蔡襄的芳名与他的农艺名著《茶录》,将千秋万代流传于世。
茶书NO.1:《茶经》
茶书概览:《茶经》由陆羽所著,讲述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茶经》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1000多年来,极大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书简评:中国茶叶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和兴盛,《茶经》功不可没。查阅百度百科资料获悉,《茶经》在当时就已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茶经》大大推动了唐以后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茶经》之后,我国历代出现不少有关茶的专谱,有些还标明是对陆羽《茶经》的补充。(罗孟,文章资料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在此致谢)